国际大豆市场态势分析
近期,国际大豆市场呈现出极为复杂且动态的局面,各类影响因素相继涌现,对市场走向产生关键作用。中美日内瓦谈判成果显著,双方联合声明的发布引发国际广泛关注。声明中关于延期加征关税的条款,深刻影响了国际贸易格局。美豆期货市场对此反应强烈,价格迅速上扬,带动整个宏观市场活跃度提升,市场预期随之发生明显改变。
随后,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再次成为市场焦点。报告内容偏利多,推动美豆盘面价格大幅上涨,引发市场参与者高度关注。期货交易市场内,价格波动引发投资者情绪波动,充分反映出市场对报告内容的高度敏感和重视。
中美谈判对大豆市场的影响评估
关税调整的短期效应
中美谈判中的关税调整在大豆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日内瓦谈判联合声明显示,前期加征关税的时间点显著推迟,下调幅度较大,从宏观经济视角看,具有积极意义。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第 4、5、6 号公告中,第 5、6 号公告部分取消加征关税,4 号公告加征税额从 34% 下调至 10%,且下调时长为 90 日。然而,中国对美豆加征关税依据 2 号公告,目前仍维持加征状态。在当前价格与关税水平下,美豆进入中国市场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缺乏竞争力。因此,国内大豆粕类定价主要受巴西市场影响,此次谈判结果对国内大豆市场短期内的实质性影响有限,仅引发市场短期波动,未改变市场基本格局。
新作报告的潜在风险分析
USDA 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虽表面呈现利好态势,但深入分析后发现,美豆新作出口预估存在过度乐观倾向,背后隐藏诸多风险。从全球市场来看,25/26 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仅增加约 800 万吨,为近年来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巴西产量增速显著放缓。在此背景下,国际市场对大豆的需求增长预期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报告中需求增长 1987 万吨的预估后续实现难度较大,且压榨增速预期与出口增速存在矛盾。
从地区竞争力角度分析,美豆新作种植面积下降导致产量减少约 70 万吨,而巴西产量增加 600 万吨。同时,中国尚未完全取消对美国大豆加征的关税,当前关税降税幅度不足以提升美豆在国内进口市场的竞争力。因此,美豆出口进一步调降的可能性较大。此外,美豆出口与实际完成进度密切相关,当前美豆整体出口完成进度缓慢,未来虽存在不确定性,但短期内形势不容乐观。综上所述,该新作平衡表对市场实际指导意义有限,市场预期与实际供需存在较大偏差。
大豆市场供需格局分析
巴西供应压力持续
在国际大豆市场中,巴西作为主要供应方,当前正面临供应压力较大的局面。巴西今年大豆产量充足,但销售进度缓慢。回顾前期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巴西大豆承受较大市场压力,卖货意愿强烈。尽管中美关系有所缓和,但巴西大豆价格仍缺乏上涨动力,整体销售进度未得到明显改善,预计供应压力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
虽然考虑到巴西后续压榨可能有所改善,但南美其他国家同样呈现丰产态势,压榨量也在增加。因此,巴西国内需求难以对出口产生显著影响,整体供应压力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市场供需平衡面临挑战。
国内供应逐步改善
国内大豆市场近期呈现供应逐步改善的趋势。过去一周,油厂大豆压榨量显著恢复,预示着市场活跃度提升。随着时间推移,后续大豆到港量将逐步增加,供应将进一步得到保障。此前,国内豆粕市场成交活跃,需求旺盛。但随着供应增加,市场将经历阶段性增库,供需宽松的格局将逐渐显现。市场库存变化将对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需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动态。
北美天气对市场的潜在影响
在当前供应压力较大的市场环境下,北美天气状况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利多因素。尽管目前国内大豆主要依赖南美进口,但从长期来看,国内仍存在一定需求空间,北美大豆价格对市场仍具有重要影响力。
若北美产区天气状况良好,大豆生长顺利,产量有望增加,将为市场提供更多供应选择,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反之,若遭遇恶劣天气导致大豆减产,市场供应将减少,可能引发价格上涨。因此,市场参与者高度关注北美天气变化,其对市场走向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
市场综合展望
综合近期市场动态,粕类市场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尽管影响因素日益复杂,但市场基本格局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国内粕类定价主导权仍掌握在南美市场,尤其是巴西在供应端占据主导地位。
在贸易关系缓和的背景下,成本中枢上移面临较大阻力。当前巴西及国内供应压力较大,预计短期内粕类市场仍将承受一定压力,价格大幅上涨缺乏支撑。然而,从长期来看,此次关税调整对后续原料进口决策影响有限。仅依靠巴西供应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美豆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仍不容忽视。未来,产地供应情况及天气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将持续影响远期基差,市场波动风险增加。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