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关乎粮食安全与畜牧业发展在饲料的世界里,豆粕堪称 “明星原料”。传统饲料配方中,豆粕以其高达 43% 左右的蛋白质含量,以及近乎完美的氨基酸组成,成为了饲料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为动物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关键的营养支持。无论是嗷嗷待哺的幼畜,还是正值育肥期的肉猪,亦或是产蛋高峰期的家禽,豆粕都是它们饲料中的 “营养担当”。
然而,在我国种植大豆却面临着诸多困境。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这一先天不足使得大豆种植规模受限。同时,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如影随形,进一步制约了大豆产业的发展。受国际环境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宗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对畜牧业发展影响较大,同时也暴露出我国长期对进口大豆依存度高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2023 年进口依存度高达 83.41%,这意味着我国大部分的大豆需求依赖进口。一旦国际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如贸易政策调整、自然灾害影响大豆主产国产量等,国内的大豆供应和价格便会受到剧烈冲击,进而影响到整个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例如,2024/2025 年度,由于天气变化莫测,美国大豆产量充满不确定性,五一假期巴西的洪水已引发市场波动,这些因素都为国内豆粕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豆粕减量替代势在必行。2023 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犹如一场及时雨,为行业指明了方向。这一方案的出台,不仅关乎我国粮食安全的大局,更是为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它促使整个行业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郑州市紧跟国家政策步伐,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作为未来三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探索之旅。
郑州响应:积极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
国家政策的东风一经吹来,河南省便迅速行动起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紧跟农业农村部的步伐,及时公布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将政策的落地工作层层推进 。郑州市更是闻风而动,把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当作未来三年的核心任务,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关乎粮食安全与畜牧业发展的行动中。
围绕 “提质提效、开源增料” 这一主题,郑州市的工作人员深入到各个饲料生产企业。他们不辞辛劳,向企业员工耐心宣讲饲用豆粕减量替代的重要意义,让每一个从业者都深刻认识到这一行动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同时,郑州市还重点调研企业在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他们走进生产车间,与技术人员交流,了解企业在寻找替代原料、优化饲料配方、改进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对于那些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技术路径,郑州市进行了详细记录和整理,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
在调研过程中,郑州市也没有忽视企业面临的困难。他们广泛搜集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从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到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再到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每一个问题都被认真对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分析,郑州市对本地的饲用豆粕减量替代现状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形成适合郑州市的替代体系和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
供给端发力:增加替代资源供应
高蛋白饲草资源的利用
河南,这片地处暖温带的中原大地,有着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全省无霜期长,为各类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在这里,饲草资源丰富多样,宛如一座天然的饲草宝库。禾本科牧草中的狗牙根,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其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扎根生长,为牲畜提供了丰富的草料;狗尾草,摇曳在田野间,也是牲畜喜爱的食物之一 。豆科牧草更是种类繁多,紫花苜蓿宛如其中的璀璨明珠,还有胡枝子、白三叶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河南丰富的饲草资源。
在众多饲草中,紫花苜蓿脱颖而出,被誉为 “牧草之王” 。它是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拥有着令人惊叹的高产特性,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亩产量可达数千公斤。其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含量丰富,部分优质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高达 22% ,而苜蓿叶粉的粗蛋白含量更是可达 35%,这几乎是苜蓿草粉粗蛋白含量(18%)的两倍,与大豆粕粗蛋白含量(43%)接近。不仅如此,苜蓿降解率高,含有 20 种以上的氨基酸,包括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比例平衡,是动物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此外,它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 E、维生素 C、钙、磷等,为动物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它的适口性好,无论是牛羊等反刍动物,还是猪禽等单胃动物,都对它青睐有加。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草食动物肉食品的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草食动物肉食品主要是少数民族的餐桌佳肴,如今已逐渐走向全民性消费;过去,它只是区域性的特色美食,现在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行;以往,它受季节限制,只有特定季节才能品尝,而现在,全年都能满足人们的味蕾需求 。市场需求的持续刚性增长,为草食动物养殖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郑州市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变化,凭借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部分企业果断调整生产方向。它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猪禽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生产,而是积极投身于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或兔用全价配合饲料的生产。这些企业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将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融入饲料配方中,生产出更适合草食动物生长需求的饲料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对草食动物肉食品的需求,也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非常规蛋白饲料资源的利用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
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的领域中,除了饲草这一重要资源外,菜籽粕也是替代豆粕的主要原料之一 。菜籽粕,作为油菜籽榨油后的副产品,在饲料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粗蛋白含量为 37%~43%,虽比豆粕略低,但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在饲料配方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常规菜籽粕可替代 40%~50% 的豆粕,这一数据为饲料企业在降低豆粕用量方面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一些畜禽饲料中,通过科学调配,适量添加菜籽粕,不仅能够满足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还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除了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葵花籽粕和芝麻饼粕等也是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 。棉籽粕,是棉籽经过榨油后得到的副产品,其粗蛋白含量较高,含有大约 40% 的粗蛋白质,还含有较高水平的粗纤维,是一种比较平价的蛋白饲料。花生粕,在北方部分地区称为 “果子饼”,是花生榨取花生油剩下的红褐色饼状物品,常用于猪、牛羊短期催肥,以提高采食量 。葵花籽粕,其氨基酸组成较好,单宁、芥子酸、酚类化合物也较低,因此常被适用于鱼虾饲料中的蛋白质饲料。芝麻饼粕,农村常称为 “芝麻枯饼”,粗蛋白含量在 45% 以上,可利用赖氨酸含量非常低,但蛋氨酸的含量高,常被应用于高产蛋鸡日粮和淘汰催肥蛋鸡的日粮 。
郑州市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利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辖区内分布着众多油脂企业,如中储粮郑州油脂、河南阳光油脂等大型企业 。这些企业在油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芝麻油粕等油脂加工副产物 。这些副产物原本可能被视为废弃物,但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的大背景下,它们摇身一变,成为了宝贵的饲料原料资源。同时,郑州市还有丰富的谷物加工副产物,如米糠粕、玉米胚芽粕等 。这些副产物同样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经过合理处理和调配,也能在饲料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替代豆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
昆虫蛋白质饲料原料
在探索豆粕替代品的道路上,昆虫蛋白质饲料原料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崭露头角 。黄粉虫,这种小小的昆虫,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被认为是可持续替代豆粕的优质动物蛋白质原料 。它的粗蛋白含量高且品质好,成虫粗蛋白含量可达 60% 以上 。黄粉虫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其氨基酸组成也较为合理,富含多种动物生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能够为动物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而且,黄粉虫的养殖相对简单,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不高,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生产,为饲料行业提供稳定的蛋白质来源 。
除了黄粉虫,黑水虻虫粉和蝇蛆等也是非常优质的昆虫蛋白质饲料原料 。黑水虻,原产于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温带地区 。其幼虫食性广泛,可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和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优质的蛋白质和脂肪 。黑水虻干虫含有 44%-48% 的粗蛋白,34%-35% 的脂肪,鲜虫含有 17% 的蛋白质和 12% 的脂肪,钙磷比接近 2,营养均衡全面,动物适口性好 。蝇蛆粉粗蛋白含量也很高,可达 58%-63%,经亚临界低温脱脂后,蛋白含量更是高达 65%-74% 。这些昆虫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出现,为解决饲料蛋白质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注入了新的活力 。
微生物蛋白
微生物蛋白,作为实现饲料豆粕减量替代的重要原料来源,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谷氨酸渣,是味精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郑州北畜大饲料有限公司通过对比试验,在饲料蛋白不下降的情况下选用谷氨酸渣,可以代替豆粕 20% 左右,从而降低了饲料成本 。该公司 2021 年豆粕月均用量由 248 吨降至 162 吨,减少用量 60% 左右,这一显著的成果充分展示了谷氨酸渣在豆粕减量替代中的潜力 。
乙醇梭菌也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蛋白来源 。研究表示,将肉鸡日粮中 24.72% 的豆粕用乙醇梭菌蛋白代替,还能提高肉鸡生长性能 。这一发现不仅为豆粕减量替代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还为提高养殖效益开辟了新的思路 。微生物蛋白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豆粕的依赖,降低饲料成本,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同时,原料供应商也应打破地域性限制,增加销售替代资源种类,充分发挥河南省周边区域丰富的非常规的饲料蛋白原料价格低廉、性价比高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微生物蛋白在饲料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
需求端突破:减少豆粕用量
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的应用
在动物营养的世界里,有一个关键的认知转变: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本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低蛋白日粮,正是基于这一科学认知而诞生的创新理念。它是指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前提下,将日粮中的粗蛋白水平在饲养标准推荐水平的基础上降低 2 - 4 个百分点 ,同时补充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合成氨基酸,以达到氨基酸平衡的一种日粮模式。
这种日粮模式的出现,为减少饲料企业豆粕用量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河南银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探索 。该公司依据集团内部猪场的实测数据,不断优化配方数据库,及时调整原料使用 。在猪养殖的不同阶段,他们精准地采用低蛋白日粮。例如,在生长肥育猪 20 - 50kg 阶段,饲粮配制 15% 粗蛋白;50 - 100kg 阶段,粗蛋白控制在 13% - 14%;100kg 以上,粗蛋白进一步降低至 12% 。在怀孕猪、生长肥育猪中后期等阶段,甚至可以做到无豆粕日粮。通过这样的精准配方调整,河南银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减少了豆粕的使用量,降低了饲料成本,还保证了猪的生长性能不受影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的双赢 。
精确饲料配方技术
精确饲料配方技术是一场饲料行业的技术革命,它融合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旨在实现饲料配方的精准化和生产工艺的最优化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能够精确测定饲料原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为配方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体外仿生消化评价则模拟动物体内的消化环境,评估饲料原料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情况,使配方更加贴合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 。动物消化代谢实验和氨基酸消化率精准评价技术,深入研究动物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和氨基酸的消化利用效率,为配方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不同原料的净能值和氨基酸组成及消化率等参数,补充合成氨基酸和维生素、矿物质等,精准制定饲料配方 。这一过程就像是为动物量身定制营养套餐,根据它们的生长阶段、品种特性和生产目的,提供最适宜的营养组合 。同时,根据不同原料特性和设备参数,对生产工艺进行准确评估,对原料粉碎细度,制粒、膨化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优化调整,从而提高饲料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
郑州市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精确饲料配方技术的应用上堪称典范 。该公司应用自主构建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及时调整配方原料使用 。他们采用湿化学法和近红外分析模型测定原料化学成分和营养参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开展动物生产试验、消化代谢和体外仿生消化联合试验,准确分析猪的营养需求,评估低蛋白日粮的生产应用性,精准制定配方 。2022 年,该公司猪浓缩配合饲料总产量为 2.2 万吨,豆粕使用量为 2894 吨,使用占比为 13.15%,使用占比比上一年减少 1.2%,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 264 吨 。这一显著的成果,充分展示了精确饲料配方技术在豆粕减量替代中的强大作用 。
蛋白原料预处理技术应用
饲料蛋白原料提质增效技术,是解决豆粕减量替代难题的又一关键方案 。豆粕替代物往往存在一些缺点,如蛋白质含量低,无法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氨基酸不均衡,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抗营养因子含量高,阻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或存在霉菌毒素,对动物健康构成威胁 。而利用挤压膨化技术、固态发酵技术、液态发酵技术、酶制剂和菌酶协同发酵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些缺点 。
挤压膨化技术通过高温、高压和剪切力的作用,使饲料原料的结构发生改变,提高其消化率和适口性 。固态发酵技术和液态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抗营养因子,增加有益代谢产物,提升饲料的营养价值 。酶制剂能够特异性地分解抗营养因子,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效率 。菌酶协同发酵则结合了酶和微生物的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对饲料原料的处理效果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蛋白质消化吸收,提升了饲料质量,提高了非常规饲料蛋白原料的利用率,强化了豆粕减量替代效果 。
河南神农膨化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身处于小麦主产区的区位优势,与上下游产业紧密结合,成功开发出了新的饲料原料小麦胚(膨化)产品 。小麦胚本身蛋白含量高,经过膨化处理后,香味浓郁,能够在浓缩料中替代 60% 以上豆粕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对豆粕进口的依赖 。2023 年,该公司完成小麦胚(膨化)产品生产销售 3600 吨,相当于下游饲料厂和养殖户少使用 2200 吨豆粕产品,为豆粕减量替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
河南亿万中元饲料有限公司则专注于利用非常规原料,如豆渣、酒糟和餐余物等 。通过液态发酵处理,消除了这些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改善了适口性 。在发酵过程中,还成功解决了霉菌毒素、杂菌数高等问题,能够大量减少豆粕的用量,甚至实现不用豆粕 。这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为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成果与挑战并存
通过在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管齐下,郑州市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大部分饲料公司已经对豆粕减量替代达成了普遍共识,并且在实际生产中稳步推进相关工作 。他们积极采用新型非常规饲料蛋白原料,优化饲料配方,改进生产工艺,使得豆粕的使用量逐步减少,不仅降低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
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例如,杂粕作为重要的豆粕替代原料,目前却没有可以参考的营养成分消化率等数据,网上资料也十分匮乏 。这使得厂家在使用杂粕时,只能靠自己摸索,研发速度很慢,且缺乏专业的指导,难以充分发挥杂粕的替代潜力 。
饲料生产厂家在技术创新方面也面临着挑战。重新投入经费进行配方技术研发,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部分企业因担心投入产出比不理想,不愿在配方技术上重新投入经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
此外,市场接受度也是一个问题。有些客户对非常规原料不了解,担心其质量和安全性,接受速度较慢 。这使得饲料企业在推广使用非常规原料时面临较大的阻力,不敢轻易在商品饲料中应用这些新型原料,从而影响了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的全面推进 。
展望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力 。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相关标准,推行低蛋白日粮和高氨基酸模式的规定 。现行的饲养标准大多来源于欧美,且制定时间较早,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需求 。国家应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养殖实验,重新评估并制定适宜的动物生长各阶段营养标准 。这不仅能为养殖行业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促进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还能为饲料企业在配方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提供明确的依据,减少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
目前,虽然一些养殖场已经开始探索低蛋白日粮的应用,但这些探索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建议国家组织专家对猪场不同生产阶段进行深入评估,结合我国养殖环境、动物品种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低蛋白日粮配方 。通过大规模的示范推广,让更多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了解并接受低蛋白日粮,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豆粕用量的有效减少 。
大力发展非常规蛋白饲料也是关键举措之一 。国家应加大对非常规蛋白饲料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深入研究杂粕等非常规原料的营养成分、消化率等关键数据,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同时,加强对新型蛋白饲料原料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如昆虫蛋白、微生物蛋白等,拓宽蛋白饲料的来源渠道 。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帮助饲料生产厂家克服在使用非常规原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展望未来,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郑州市的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还将推动畜牧业朝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养殖户应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书写饲用豆粕减量替代的新篇章,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