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价格大起底
豆粕价格在 2 月 12 日迎来了上涨,较昨日上涨了 76 元 / 吨 。而玉米市场同样热闹非凡,南北玉米市场纷纷涨价,多地深加工企业提价收购,像河北秦皇岛骊骅价格达到 1.05 元,折合干粮上涨 40 元;河北德瑞淀粉 1.055 元,折合干粮上涨 30 元 。在东北地区,中储粮、中粮、深加工、饲料厂、南港等全面涨价,呈现出一片火热的涨价态势。
价格涨跌背后的 “推手”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饲料价格的这些变化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逻辑。
从原料供应角度来看,豆粕价格上涨或许是受到进口大豆到港量减少的影响。有消息称,到 2 月中旬,原料进口大豆到港量较少,大豆油厂开机率低,这使得豆粕的供应持续趋紧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自然就上涨了。而玉米价格的上涨,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前期玉米库存消化较多,市场上流通的玉米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深加工企业和饲料厂的积极采购,也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价格上升。
在市场需求方面,虽然当前猪价处于下跌趋势,2 月 12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大幅下跌 。但仔猪价格却在上涨,部分地区 7kg 仔猪规模厂主流报价 540 元 / 头左右,30kg 仔猪从节前的 600 元 / 头涨到了约 700 元 / 头 。仔猪的养殖需要消耗饲料,仔猪价格的上涨意味着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可能提高,进而增加了对饲料的需求。即使生猪价格再看国际形势,全球农产品市场的波动也会对我国饲料价格产生影响。国际上大豆、玉米等主要饲料原料的产量、进出口政策等因素的变化,都会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到国内市场。比如,如果某大豆主产国遭遇自然灾害,导致大豆减产,那么国际大豆价格就可能上涨,我国进口大豆的成本增加,最终反映在饲料价格上也会上涨。
对养殖业的冲击与挑战
饲料价格的上涨,无疑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生猪养殖行业。在当前猪价下跌的大环境下,养猪户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从成本角度来看,饲料成本在生猪养殖成本中占比极高,通常在 55% - 70% 。豆粕和玉米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养猪户的饲料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原本每养殖一头猪的饲料成本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可控,但随着饲料价格的攀升,这部分成本可能会增加几百元甚至更多。
利润方面,猪价与饲料价格的 “一跌一涨”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养猪户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按照当前的猪价和饲料价格计算,很多养猪户已经处于亏损边缘。假设一头生猪出栏时重量为 120 公斤,以 2 月 12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 15 元 / 公斤左右计算,这头猪的销售收入约为 1800 元。但如果饲料成本因为价格上涨增加了 300 元,而其他成本如仔猪购买、防疫、人工等不变,那么利润就会大幅减少。
一些小规模养猪户更是苦不堪言,他们资金储备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面对饲料价格上涨,他们可能无法像大型养殖企业那样通过批量采购、优化供应链等方式来降低成本。为了维持养殖,他们甚至可能不得不减少饲料的投喂量或者降低饲料的质量标准,这又会影响生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进一步降低养殖收益。 而大型养殖企业虽然在成本控制和市场应对方面相对更有优势,但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为了应对饲料价格上涨和猪价下跌的双重挑战,他们可能需要调整养殖策略,如优化养殖流程、提高养殖效率、加强成本管理等,但这些措施的实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养殖户的应对策略
面对饲料价格上涨和猪价下跌的双重困境,养殖户们不能坐以待毙,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
合理调整养殖规模是一个重要的策略。养殖户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养殖技术和市场预期,对养殖规模进行适度调整。如果资金压力较大,且对未来市场信心不足,可以适当减少养殖数量,避免过度投入导致更大的亏损。相反,如果认为市场行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好转,且自身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也可以在合理范围内扩大养殖规模,以期待在市场回暖时获得更大的收益。
优化饲料配方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养殖户可以与专业的饲料配方师合作,或者参考一些权威的养殖资料,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寻找价格更为合理的饲料原料来替代部分高价原料。比如,当豆粕价格过高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其他饼粕类饲料的使用比例,如菜籽饼、花生饼等 ,但要注意这些替代原料的营养成分和适口性,确保不会对生猪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合理添加一些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益生菌等,也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
关注市场动态并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同样不容忽视。养殖户要时刻关注猪价、饲料价格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市场信息,如行业网站、养殖论坛、农业部门发布的数据等。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生猪的出栏时间。如果预计未来猪价会上涨,可以适当延长养殖周期,让生猪长得更肥壮一些,以获得更高的销售收入;反之,如果认为猪价可能继续下跌,就应及时出栏,避免因价格下跌造成更大的损失。此外,还可以尝试拓展销售渠道,与一些大型屠宰场、肉类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价格。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饲料价格的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原料供应的紧张局面可能不会立刻缓解,豆粕和玉米价格或许还会在高位波动一段时间。如果后续进口大豆到港量不能显著增加,豆粕价格可能继续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而玉米方面,随着春耕的推进,新一季玉米的种植情况将成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如果种植面积稳定,且生长期间天气良好,新季玉米产量有望增加,这可能会对玉米价格形成一定的下行压力 。
但从长期来看,饲料价格的走势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影响,导致饲料原料供应不稳定。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如贸易摩擦、汇率波动等,也会影响我国饲料原料的进口成本和市场供应。 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同样不可忽视。随着人们对肉类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养殖业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这将增加对饲料的需求,从而对饲料价格产生支撑作用。但如果养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饲料利用率大幅提高,那么对饲料的需求可能会相对减少,抑制价格上涨。
对于养殖户来说,无论未来饲料价格如何变化,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养殖策略,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让我们共同期待养殖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