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深圳市南山区餐厨处理项目获授牌成为全国首个“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示范基地”。自政策大力推行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以来,我国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逐渐由点到面覆盖,但“泔水”饲用化并不意味着养殖端可以随意收集厨余材料进行饲喂,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应用仍长路漫漫。
被列入国家首批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城市
先进垃圾分类为“泔水”饲料化创造条件
据了解,深圳市2011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城市,全市每天产生餐厨垃圾2000余吨,目前厨余垃圾分类率提高至27.1%,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升至47.2%。
近年来,深圳积极探索通过技术创新,将餐桌剩余食物经先进技术制成优质生物蛋白,作为饲料原料用以替代进口豆粕。其中,南山区作为深圳的创新高地,全区率先实现餐桌剩余食物全面资源化利用及饲料化试点。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南山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示范基地”。该项目也是深圳市首个采用好氧饲料化技术处理厨余垃圾的项目。
11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与深圳市腾浪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南山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
从试点推行到示范基地
厨余垃圾饲料化发展由点到面
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作为解决豆粕“卡脖子”问题的方法之一,官方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活动拟在全国推行: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将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研究列为重要研究内容。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推广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探索推进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
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组织开展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定向使用试点,全年共收集处理餐桌剩余食物1.6万吨,生产饲料产品7000吨,定向用于蛋鸡养殖,应用效果良好。
2023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重磅文件《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指明了到2025年,在全国20个以上大中城市开展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试点。
2023年9月,“中央企业餐桌剩余食物就地饲料化利用社会责任行动”正式启动,目前已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20余家中央企业参与。
深圳积极探索将餐桌剩余食物制成优质生物蛋白饲料 | 图源深圳晚报
到近日,深圳南山区餐厨处理项目作为我国首个“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示范基地”获授牌,我国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逐渐由企业单位的各个“点”到部分地区的整个“面”进行覆盖。
有养户泔水喂鸡引争议
厨余食物饲料化普及有难度
但政策的推进不意味着养殖个体可以随意收集泔水饲喂畜禽。近日,江西南昌一养殖户由于非法收运厨余垃圾用于喂养家禽被罚三千元引发热议。按照2022年修订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仍有明文规定,从事畜牧养殖,不得使用未经处理的餐馆、食堂泔水饲喂家畜的行为。
那么目前养殖企业有无可能获得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资质?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能否在养殖端实现普及?
就以某地厨余垃圾即时处理的模式而言:首先,被收集厨余垃圾的单位要承担专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费用;其次,要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单位,还要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相关单位在收集餐桌剩余食物时也要有相应的规范流程,确保可溯源等;再者,单个养殖企业目前要构建起完全安全、合规的厨余垃圾饲料化流程,投入或许并不比高昂的饲料成本低,且产出效率也存疑等。这也意味着推行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更多需要依靠各地政府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进程中,业内强调了名为“铁胃饲料机”的专用设备,该设备是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唯一实施餐桌剩余食物就地饲料化利用的专用设备。(该设备通过物理技术对餐桌剩余食物进行就地处理形成饲料原料,实现餐厨垃圾零排放,整个处理过程不加添加剂,经过8小时快速处理,使餐桌剩余食物体积减量80%以上,并形成可替代豆粕使用的黄褐色饲料原料。)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黄庆生在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加工技术研讨会上强调,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是食品产业链的一环,安全是前提,要实施源头管控、保证过程合规;要进行餐桌剩余食物质量安全管控,保证饲料化产品达到质量安全标准要求;试点实施联合体对餐桌剩余食物收运、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等全环节要实施定向闭环运行,全程监控,流向可追溯。
可以肯定的是,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一方面既减轻了厨余垃圾有害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又能缓解我国豆粕对外依赖,前景依然可观。但就目前而言,养殖企业要想实现厨余食物饲料化仍有诸多限制,养殖企业也应该明确,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并不等同于恢复过去的泔水饲喂。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