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市场的 “疯狂四月”
在 2025 年 4 月,国内豆粕市场呈现出极为显著的波动态势,价格与基差同步大幅上扬,引发了市场参与者及学界的广泛关注。传统上相对平稳的豆粕市场,在此期间成为经济与商业领域研究的焦点。
从数据层面分析,截至 4 月 22 日,豆粕现货均价由月初的 3131 元 / 吨攀升至 3684 元 / 吨,涨幅达 17.66%。如此大幅度的价格增长,在过往月度数据对比中显得极为突出。在基差方面,东北地区豆粕基差从月初的 300 元 / 吨急剧上升至 1000 元 / 吨以上,华北地区亦涨至 800 元 / 吨以上,均创下年内新高。
期货市场中,国内连粕主力 M09 在 3000 点上方震荡运行,其价格的细微波动都对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这种现货价格与基差同步走强的现象,在豆粕市场发展历程中较为罕见,引发了对其背后驱动因素的深入探究。
价格与基差同步走强的背后
2025 年 4 月豆粕市场现货价格与基差同步走强的现象,是供应、需求、政策与贸易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复杂的市场动态,反映了多种经济与商业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机制。
(一)供应端:低开机与库存骤降的双重困境
供应端方面,4 月上旬全国油厂平均开机率不足 30%,这一数据显示出供应紧张的严峻形势。部分油厂,如东北、华北地区的油厂,因原料衔接问题被迫停机或限量开单。这导致豆粕产量大幅下降,尽管近期部分油厂陆续恢复生产,但前期积压的合同使得提货压力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库存数据同样不容乐观,据 Mysteel 对国内主要油厂的调查数据,2025 年第 16 周,全国主要油厂豆粕库存大幅下滑至 29.05 万吨,较 3 月底下降 49.84%,较去年同期减少 35.6%,降至近三年最低水平。部分地区油厂甚至出现 “零库存” 现象,下游饲料厂持续处于库存消化状态,生产开机难以保障。工厂限量提货的举措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抢购情绪,使供应紧张局面雪上加霜。
(二)需求端:回暖与替代效应的双重助力
需求端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清明节后,生猪二次育肥及禽类存栏回升,使得饲料厂刚性采购增加,养殖补库需求释放,国内豆粕市场需求迅速回暖。据 Mysteel 数据跟踪,豆粕日度成交量从 3 月底的 10 多万吨跃升至 4 月下旬的 20 - 30 万吨,环比增长显著,体现了需求回暖的强劲动力。
同时,菜粕进口受加拿大 100% 关税限制,价格优势丧失,饲料企业不得不回调豆粕添加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豆粕消费,成为豆粕行情上涨的重要需求端因素。
(三)政策与贸易:关税扰动下的供应危机
政策与贸易因素在此次市场波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 - 3 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 1710.9 万吨,同比减少 7.9%,进口量阶段性收缩。4 月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美豆进口基本停滞,转向巴西采购的船期衔接存在空档期,预计 4 月到港量仅 800 多万吨,难以满足国内压榨需求。
巴西大豆收割进度虽已达 92.5%,但中北部降雨阻碍装运,且升贴水报价上涨,推升进口成本。部分油厂因采购成本高企选择延迟压榨,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缺口。中美关税博弈若升级,美豆进口完全停滞将迫使中国依赖南美进口,但巴西仓储及物流瓶颈可能引发新一轮供应危机,这种不确定性对市场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短期与中期走势预测
(一)短期:供应紧张持续,价格高位支撑
从短期市场态势来看,豆粕市场供应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港口通关问题导致油厂开机恢复缓慢,下游饲料企业豆粕物理库存处于较低水平,各地区工厂压车现象严重,提货困难成为常态。
五一节前,备货需求为豆粕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饲料企业为满足节日期间生产需求加大采购力度,市场供需失衡推动豆粕现货价格持续走强。由于库存重建需要时间,短期内供应紧张局面难以根本性改善,预计豆粕价格将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
(二)中期:供应压力显现,价格或将承压
从中期视角分析,5 - 6 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将达到 2300 万吨,这将使油厂开机率持续恢复至 50% 以上,国储大豆投放也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量。供应压力逐渐显现,市场供需关系可能发生逆转,豆粕价格或将面临下行压力。
然而,当前通关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延迟供应释放时间,市场情绪变化也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一旦市场情绪转向,供需节奏转换,现货价格快速回调的风险不容忽视,投资者和从业者需保持敏锐洞察力,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准备。
市场博弈重心的转变
随着豆粕市场的发展,其博弈重心发生了显著转变。过去,市场参与者主要关注短期供需关系,如油厂开机率、库存水平及短期内的需求变化。如今,中长期进口成本与贸易局势成为市场博弈的核心。
在中长期进口成本方面,巴西升贴水报价的变化对豆粕价格具有重要影响。当巴西升贴水报价上涨时,进口成本增加,推动豆粕价格上升;反之,若巴西升贴水报价下跌,进口成本降低,豆粕价格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如 4 月巴西中北部降雨阻碍装运,升贴水报价上涨,导致进口成本大幅增加,部分油厂因采购成本高企延迟压榨,进一步加剧供应缺口,推动豆粕价格上涨。
贸易局势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中美关税博弈升级使美豆进口受阻,中国转向巴西采购,但巴西仓储及物流瓶颈可能引发新一轮供应危机。这种贸易局势的不确定性要求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政策变动和贸易谈判结果,因其对豆粕市场影响巨大。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持续跟踪油厂开停机数据及巴西升贴水报价变化至关重要。油厂开停机数据直接反映豆粕生产情况,开机率高低决定豆粕产量,进而影响市场供应。巴西升贴水报价变化则有助于提前洞察进口成本变动趋势,为市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这些数据和报价变化有助于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做出正确投资决策;对于饲料企业等下游用户,及时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在市场博弈重心转变的背景下,只有敏锐捕捉市场动态、持续跟踪关键数据的参与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对相关行业的影响与建议
豆粕价格与基差的变化对饲料企业、养殖户等相关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各行业参与者在市场波动中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与机遇。
(一)对饲料企业的影响
饲料企业作为豆粕的主要采购方,直接受到价格与基差变化的影响。豆粕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增加了饲料企业的生产成本,如 2025 年 4 月豆粕现货均价从月初的 3131 元 / 吨飙升至 3684 元 / 吨,采购成本大幅提高。基差走强也使饲料企业在采购策略上陷入两难,基差为正时采购现货成本相对较高,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为应对这一困境,饲料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部分企业提高饲料出厂价格,试图将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如大北农、新希望等饲料企业在豆粕价格上涨时宣布涨价,涨幅在 50 元 / 吨至 300 元 / 吨之间,但这种传导往往不完全,企业利润仍受影响。
企业还在产品研制、调整配方比例等方面努力,以降低对豆粕的依赖。通过研发新型饲料添加剂或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豆粕使用量;寻找替代原料,如菜粕、棉粕等,在豆粕价格高企时增加其在配方中的比例。但这些替代原料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往往不如豆粕,企业需在成本与质量之间寻求平衡。
(二)对养殖户的影响
养殖户同样受到豆粕价格波动的影响。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比较大,豆粕价格上涨意味着养殖成本增加。生猪养殖行业资深人士分析,饲料涨价潮持续将提升养殖端饲养成本,增加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
面对饲料成本上升,部分养殖户调整饲料配方,在确保饲料基本指标满足的情况下,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用麦麸、米糠等便宜原料补充,以降低养殖成本。部分养殖户还选择调整养殖规模,当养殖成本过高、利润空间被压缩时,减少养殖数量以避免亏损。
(三)应对建议
面对豆粕价格与基差变化带来的影响,相关行业参与者可从以下方面应对:
合理安排库存:饲料企业和养殖户应根据市场走势合理安排豆粕库存。在价格上涨预期较强时适当增加库存,但要注意避免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风险;在价格下跌时减少库存,降低成本。
关注市场动态:密切关注豆粕市场的供需关系、贸易局势、政策变化等因素,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提前做出采购或销售决策,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养殖户应根据自身成本承受能力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养殖规模,避免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盲目扩大或缩小规模,保持养殖规模相对稳定。
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有条件的企业和养殖户可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前锁定采购成本或销售价格,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如唐人神、牧原股份等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套期保值,规避饲料原材料价格及生猪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影响。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