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价格暴跌,降幅惊人
在饲料行业的成本结构中,豆粕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期,豆粕价格走势成为业内关注焦点。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24 日,全国主要大中型油厂 43% 蛋白豆粕现货成交均价已跌至 3240 元 / 吨 ,与 2 月下旬的高点相比,下跌幅度高达 540 元 / 吨。这一价格波动,犹如投入行业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从各地区的价格变化来看,辽宁地区下跌 650 元 / 吨,北京地区下跌 700 元 / 吨,山东地区下跌 620 元 / 吨,江苏地区下跌 460 元 / 吨,福建地区下跌 500 元 / 吨,陕西地区下跌 620 元 / 吨 。在高价区的四川,豆粕价格相对抗跌,目前现货报价 3540 元 / 吨,较前期高点也下跌了 320 元 / 吨。如此显著的价格跌幅,在短时间内重塑了豆粕市场的价格格局,无论是饲料企业的采购成本,还是养殖户的养殖成本预期,都受到了深刻影响。是什么原因导致豆粕价格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跌呢?
多重因素交织,豆粕价格缘何下跌
豆粕价格的大幅下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美盘下跌带动进口大豆成本下滑以及国内豆粕产量大于需求致库存增加,是两个最为关键的因素。
从国际市场来看,美盘大豆价格的下跌,犹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美盘大豆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产量预期、全球贸易形势以及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等。当美盘大豆价格下跌时,我国进口大豆的成本随之降低。我国是大豆进口大国,大量的大豆依赖进口,进口成本的下降直接影响了豆粕的生产成本。以 2023 - 2024 年度为例,由于美国大豆市场的一系列变化,美盘大豆价格出现明显下滑,我国进口大豆成本降低,为豆粕价格下跌奠定了基础。
国内市场层面,豆粕产量与需求的失衡是推动价格下跌的另一大主因。近年来,随着国内大豆压榨产能的提升,豆粕产量持续增加。与此同时,下游养殖业的需求却并未同步增长。在生猪养殖行业,受到市场周期、疫病等因素影响,生猪存栏量出现波动,对豆粕的需求相应减少。在禽类养殖方面,市场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变化等因素,也导致对豆粕的采购量有所下滑。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豆粕库存连续第二周增加,且高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 。库存的不断累积,给豆粕价格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促使价格不断走低。
饲料企业跟进,降价潮全面开启
豆粕价格的大幅下跌,迅速在饲料行业引发连锁反应,众多饲料企业纷纷跟进降价,一场饲料降价潮全面开启 。
新希望作为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此次降价潮中表现瞩目。其宣布畜禽饲料降价 50 - 200 元 / 吨,部分产品降幅最高达 300 元 / 吨。新希望的市场布局广泛,其降价举措犹如风向标,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其在山东的市场为例,当地的养殖户明显感受到了饲料采购成本的降低,这为他们在养殖投入上减轻了不小的压力 。
海大集团同样积极响应,宣布对畜禽饲料进行降价调整。海大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一直表现出色,其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占有率。此次降价,进一步增强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广东地区,海大的饲料产品受到了养殖户的广泛关注,销量有明显上升趋势。
大北农、漓源、金浦、华宝等众多饲料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宣布畜禽饲料降价 50 - 200 元 / 吨不等 。从地域上看,山东、广东和福建等区域成为此次饲料降价的重点地区。在山东,饲料市场竞争激烈,各饲料企业的降价行为,让养殖户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促使企业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以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在广东,作为养殖大省,饲料需求量巨大,饲料企业的降价,直接降低了养殖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助于提升当地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福建地区的饲料市场,也在此次降价潮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养殖户们开始重新规划养殖规模和养殖品种,以适应饲料价格的变化 。
降价影响深远,行业格局或生变
此次饲料降价,在行业内掀起的波澜远不止于表面的价格调整,其对整个行业格局的影响正逐渐显现。
从养殖端来看,饲料价格的下降直接降低了养殖成本,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以生猪养殖为例,成本的降低使得养殖户的盈利空间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从而刺激了补栏需求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饲料降价消息传出后,北方部分地区空栏率有所下降,养殖户开始积极补栏仔猪。在一些养殖集中区域,仔猪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 。这一现象表明,饲料降价正在激发市场的补栏热情,有望进一步增加生猪存栏量,改变市场供需格局。
对于生猪价格走势而言,饲料降价带来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补栏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供应量上升,对猪价形成下行压力。当市场上生猪存栏量大幅增加时,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会加剧,猪价有下跌的风险 。另一方面,饲料成本的降低,也使得养殖户在面对当前猪价时,有了更大的利润缓冲空间,他们可能不会急于抛售生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猪价 。从短期来看,由于补栏到生猪出栏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猪价可能会维持相对稳定的态势,但从中长期来看,猪价走势仍将取决于市场供需的动态变化。
在饲料企业层面,降价对企业自身营收和行业集中度都产生了显著影响。短期内,饲料价格的下降可能会导致企业营收减少。以海大集团为例,其 2024 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本期饲料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 。但从长期来看,降价也有助于企业拓展市场份额。通过降低价格,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养殖户,尤其是一些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中小养殖户,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小型饲料企业可能因无法承受价格压力而逐渐退出市场,这将促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如新希望、海大等,凭借其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 。
未来形势难料,各方需积极应对
展望未来,豆粕价格和饲料价格的走势充满不确定性。从豆粕价格来看,虽然当前处于下跌态势,但国际大豆市场的变化、国内养殖需求的波动以及政策因素等,都可能改变其价格走向。如果未来美国大豆产区遭遇恶劣天气,影响大豆产量,美盘大豆价格可能反弹,进而带动豆粕价格回升。若国内养殖业快速复苏,对豆粕的需求大幅增加,也可能推动豆粕价格上涨 。
对于饲料价格,除了受豆粕价格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原料价格、企业成本控制策略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制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饲料企业可能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来缓解价格波动带来的压力,这可能使得饲料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稳定 。但如果其他原料如玉米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或者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而增加投入,饲料价格也可能再次出现变动 。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养殖户和饲料企业等相关方需要积极调整策略。养殖户可以通过优化养殖结构,合理安排养殖规模,降低养殖风险。在饲料采购方面,可关注市场价格动态,与饲料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 。还可以尝试探索多元化的饲料来源,在保证养殖效果的前提下,适当使用一些价格相对稳定的替代原料,如菜粕、棉粕等,以降低对豆粕价格波动的依赖 。
饲料企业则应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份额竞争压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前锁定原料采购成本,稳定生产经营 。
在市场波动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养殖户还是饲料企业,都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